经历了十几次“双十一”大促考验的国内物流公司,正在把能力输出到海外。这是实战“打出来”的经验,也是国内大数据、人工智能跨越式大发展催生出的硬核能力。
全球知名的零售、电商企业等也都纷纷在中国寻求数字技术解决方案,距离中国最近的印尼、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最早感受到了这股新势力。尤其是改革开放后,首家入华投资的外企,由当年向中国输入最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到向中国企业采购硬核科技,再一次验证了“中国科技”的全球潜力。
1979年的深圳,改革开放的春风初至。正大集团与美国康地公司合资成立的“正大康地有限公司”,取得了深圳市外商投资0001号营业执照,成为中国首家外资企业。此后的40多年里,正大在中国市场稳步扩张,从饲料业务延伸至食品加工、零售、地产等领域,尤其是通过赞助《正大综艺》,正大品牌深入人心。
转折发生在2023年。随着东南亚电商市场以双位数增速扩张,CP AXTRA面临着“甜蜜烦恼”:线%,传统人工拣货效率低下,日均1.5万单的配送能力难以满足那群消费的人“3小时达”的需求。此时的中国科技公司,已在本土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完成了技术淬炼,物流数字技术如日中天,一个个智慧化的供应链样本开始向海外市场展示,“中国经验”获得了慢慢的变多海外企业的认可。
阿里巴巴旗下的菜鸟集团正是其中的佼佼者。10月29日,正大集团旗下的批发商和零售商“万客隆(Makro)”与“莲花(Lotuss)”的运营商CP AXTRA宣布,与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全球电商物流领导者菜鸟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开发先进的数字解决方案,加速CP AXTRA在泰国及东南亚市场的智能零售科技发展进程,以实现CP AXTRA供应链数字化转型,保持其在东南亚市场的领先地位。
据菜鸟方面披露,此次合作结合了CP AXTRA在零售与批发领域的专业经验,以及菜鸟世界级的AI与物流技术,重新定义科技如何驱动零售运营。当时,菜鸟在双方开展合作的第一周,就派驻30人到泰国,进行定制化服务,仅仅3个月就上线了系统,并快速把这些系统应用到CP AXTRA所有门店。
此番合作主要涉足三大系统:iWMS(拣选包装系统)、TMS(运输管理系统)、Planograms(陈列系统)。在供应链领域,iWMS相当于批发商和零售商的“履约中枢”,直接影响企业的履约能力和市场竞争力。TMS是其后勤保障,决定了商品能否高效、低成本送达。而Planograms则是“前端引擎”,让对的商品在对的时间、对的地方出现在消费的人眼前,可以极大提升门店的销售效率。
CP AXTRA的数据很快印证了该公司的选择没有错:菜鸟iWMS系统在万客隆门店全面推广后,单个员工日均拣货量从5单增至12单,拣选包装效率提升140%;结合TMS系统优化,CP AXTRA的4000辆运输车队将日均配送订单能力从1.5万单提升至10万单。
“我们共同开发针对泰国及东盟市场的技术驱动型解决方案,同时强化我们成为亚洲头号零售科技领导者的雄心,提升我们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CP AXTRA集团批发业务首席执行官谢宇宸表示。
菜鸟集团副总裁兼物流科技事业部总经理毕江华也表示:“此次合作不仅加速了CP AXTRA的全渠道能力建设,也拓展了菜鸟技术在东南亚市场的覆盖范围。”
正大的选择并非偶然。在CP AXTRA的考察清单中,菜鸟的胜出并非仅凭单一技术优势,而是一套“实战淬炼+本地化适配”的组合拳,这背后是中国物流科技多年积累的厚积薄发。
菜鸟的技术底气源于中国电商的“极限考验”。自2013年成立以来,菜鸟历经十几次“双十一”大促,从日均数千万单到峰值数亿单的包裹处理压力,倒逼其在智能分拣、AI调度、数字供应链等领域不断突破,可以灵活应对各种场景和企业的各种需求,并为大规模的公司提供定制化服务。
“老实说我真的感觉中国的科技、数字化变得很快,我们泰国的零售事业观需要改变,跟上节奏,供应链也要升级,如果没有跟菜鸟的合作,我们就很难让顾客满意。”谢宇宸说。
借助与CP AXTRA等国际化企业的合作,菜鸟在全球的生意将更加纵深。按照规划,CP AXTRA将把菜鸟根据公司特点制定的这套中国技术复制到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市场。此外,CP AXTRA还在探索与阿里生态的深度联动,预计下个月,万客隆将在天猫国际开设店铺,把泰国香米、水果等商品销往中国;此外,目前CP AXTRA也希望可以使用千问的模型作为该公司AI发展的方向。
CP AXTRA与菜鸟的合作,并非个例,而是中国物流科技全球化浪潮的缩影。截至2024年,菜鸟物流科技已落地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完成800余个项目,从越南胡志明的自动化分拨中心,到巴西的跨境物流枢纽,中国物流技术正加速改写全球供应链格局。
而昔日带着资金、农牧业技术进入中国的“外资先行者”,如今正主动从中国采购物流数字技术;曾经习惯使用仰望欧美软件系统的跨国集团,现在将菜鸟智能化系统视作提升东南亚市场竞争力的核心武器。这场跨越四十多年的角色转变,不仅是一家公司的战略调整,更是中国科技从“学习者”到“输出者”的缩影,与全球供应链技术格局的重构形成共振。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