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运用上班前的几小时

来源:bob综合    发布时间:2025-10-10 05:57:15

  推荐理由:每个人都要实现自身的“再启动”。只有不断激励鞭策自己,果断重启,努力使自己的技能得到提升,才能水到渠成地跨越新平台,开启美好人生新篇章。《再启动》是国际著名企业策略家及经济评论家大前研一的又一部力作。本书以不满足于现状或者正面临职场危机,或希望提高个人,以利升迁的上班族为主要对象,促使他们利用职场“再启动”主动出击,扭转局面。

  《再启动:获取职场生存与发展的原动力》,[日]大前研一著,田龙姬等译,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定价:29.00元

  早晨,日本的上班族大都显得毫无朝气,死气沉沉。一大早就走出家门的上班族们在走出拥挤的电车并随人流向市中心移动时,大多已经筋疲力尽了。所有的人都在低着头看地面,我不禁要问:“如此的精神情况能有效完成工作吗?”

  一早开始就显得忧心忡忡,我想这也是日本上班族所特有的现象。我还没见过其他哪些国家的上班族一大早就带着满脸憔悴上班的景象。纽约的上班族大都是挺着胸脯,精神抖擞地昂首阔步前进。

  美国上班族的早晨是相对早的。高速公路的早高峰大概从5点开始,6点左右就交通堵塞了。更有甚者,7点左右到公司,9点前都已开完几个会议了。

  即使不属于工作狂,他们大多也都早早地走出家门,7点左右在公司附近的星巴克或可丽饼店边吃早餐边读报纸。这段早餐时间成为调整新一天工作状态的“my time”。

  其实我也属于晨型人。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大前派“晨型工作法”。平常晚上12点到1点之间就寝,早上5点起床。这也是被称为“四上五落”(日本的民间说法,意思是若想考上名牌大学,晚上最多只能睡四小时,睡五小时的人只能落榜译者注)的高中时代开始坚持下来的。

  早晨对改变自我人生来说具备极其重大的意义。对我来说,早上5点到9点是非常宝贵的时间,说它是工作的全部也毫不过分。由于睡觉前已经整理好明天的工作规划,所以第二天早上一睁眼,就能马上进入工作状态。另外,早上头脑最清醒,思维最敏捷,所以最适合做那些资料确认等细致工作。这段时间也很少有电线点之前处理完当天要做的工作,中午开始就能挑战新工作。

  美国的上班族大多数都是一到下午5点就回家,和家人共进晚餐,大概10点就上床就寝。即使需要和朋友约会,也不会喝到很晚才回家。

  如曼哈顿大中央火车站有一家很有名的Oyster Bar餐厅。餐厅的高峰时间是下午6点到7点之间,一过7点,客人就明显减少,到了8点,就门可罗雀了。餐厅的主要顾客是那些家住长岛等纽约郊区的优秀商务人士。Oyster Bar餐厅是他们和朋友们闲聊的地方,但大多以简易餐为主,晚饭都是回家吃。

  日本上班族是距离晨型人最远的群体。但最近,避开上班高峰早早出门,在公司附近的咖啡馆里边看报纸边调整状态的美式上班族群体有所增加。更不可思议的是在皇宫周围晨跑、上班之前去游泳或到培训中心补习外语的人。

  但能像美式工作狂那样,从早晨7点开始就能完全投入工作状态的日本人实在是很少。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我想,这是一向没有太多业绩压力的日本上班族的内心深处,有一种“工作只能留给上班时间”的心理在作祟吧。

  另外一点就是大多数日本上班族晚上回家的时间太晚。因为至今仍有不少公司还保留用加班费来代替奖金的做法。

  虽然日本上班族中的晨型人群呈不断增多的趋势,但由于种种原因晚上睡得太晚,所以目前还属于少数派。和美国相比,日本人的生活时间平均往后拖延两个小时。如果不彻底改变这种生活方式,那么前面提到的那种毫无朝气、死气沉沉的上班景象也不会有任何改观。

  我认为日本人必须摒弃传统上班族惯有的消极心态,即在朝九晚五的规定上班时间内装模作样地工作,尽量拖延时间只为挣点加班费的这种贪图小利的本性。若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商务人士,就要跟这种心态告个别,明确每一天、每一周、每个月的工作目标并充分运用高效率的早晨时间一一去完成。

  白天时间大多数都会被各种会议或接待客人等杂事干扰而根本没办法做真正该做的事情。正因为如此,就更应该利用早晨时间第一个处理当天该做的事情。制订一天的行动计划、准备当天的会议资料和发言稿等战略性、战术性问题也应该在早晨进行。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