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调停——美帝国主义的幻想

来源:bob综合    发布时间:2025-04-20 12:35:50

  从外部环境来说,苏联遗产的进一步崩溃,北欧国家芬兰瑞典从一个中立国家变为一个北约国家,波罗的海封锁进一步推进。

  冷战时期推进到中东的地中海沿岸阿拉伯共和国,叙利亚,埃及等等上一个时代中东地区民族解放的趋势结束了,随之而来的是中东的教派矛盾占主导地位。

  欧洲国家荷兰因为民航客机事件在对抗俄罗斯方面非常积极,而波兰对俄罗斯不光是从几百年前的世仇,天主基督与东正教派的矛盾,也不那么容易化解,更何况在卡廷森林惨案纪念日的又整出来一起波兰高层飞机事故。

  从内部来说,普京的军队权力制衡出现了问题,原有的军队制衡是由忠诚于普京的私人武装——瓦格纳与地方武装——车臣武装。

  车臣武装作为一个地方军阀式的军事力量,忠诚叠加不容于俄罗斯传统军事力量,车臣适合当督战队,而瓦格纳集团脱胎于俄罗斯传统军事力量,不适合作为督战队。

  占领克里米亚本质上是俄罗斯传统军事力量的暴走,对于俄罗斯之前面临的车臣与南奥塞梯战争来说,俄罗斯面对这种小国作战与作战来说,普京的武装力量足以。

  而与乌克兰这种体量的国家作战来说,普京的武装力量是不足的,面对克里米亚之后,俄罗斯有三个选择:

  第一归还,这个选择对普京来说,意味着自己合法性会受到质疑加上与皇俄派彻底决裂,俄罗斯吃进去的领土还没有吐出来过,苏联那是另外一种情况,归还也代表着皇俄派系的彻底失败。

  俄罗斯的沙皇可是有中风传统,收益太高,乌克兰没有防备,这种投入产出比太诱人,如果是自己的力量出手的话,普京还会加码,而面对斯大佐,普京也不会加注。

  第二维持现状,准备战争,这个又有两个小选项,第一个小选项是资金流向军队军工系统,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皇俄派的势力变大,俄罗斯内部的权力失衡。

  第二个小选项是流向情报系统,普京本身就是情报系统出身的,情报系统的忠诚比军队体系的忠诚要强,这个选择对于普京来说是最优解。

  第三是当时继续打到低,这种行为没有被抑制,意味着普京控制不住手下人,普京个人控制力与影响力的下降,最终结果就是昭和化,下克上横行。

  同时俄罗斯还没做好战争准备,乌克兰也没做好战争准备,对于俄罗斯的好处是没有无人机体系的话,在一开始自己的技术武器,技术人员,兵力优势上面优势非常大,但不利于俄罗斯内部势力的制衡。

  实际上克里米亚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个意外,如果克里米亚过程更加艰难一点,性价比没那么高,激发不了普京的贪欲。

  最终的结果就是普京选择自身通过情报系统的渗透,想要取得克里米亚式的胜利,俄罗斯放弃乌东就不会演变成这个样子,乌东的对抗意味着乌克兰必须武装自己,而俄罗斯也需要从始至终保持军备。

  自己情报系统的手下忠诚倒是忠诚就是贪污太严重了,车臣武装没有打硬仗的能力,但忠诚有,瓦格纳打硬仗的能力有,但亏损太大,忠诚在亏损中慢慢消失。

  在巴赫穆特之后,俄罗斯传统军事力量在加强,瓦格纳被吸收,车臣中立化,普京的军事制衡正在慢慢失效。

  之后的库尔斯克战役,连蒙古与朝鲜都去了,说明他调动不了南部的俄罗斯传统力量,去车臣亲吻古兰经是一种希望车臣人出力的表态。

  对于俄罗斯来说,从一个世界性大国打成一个东欧性大国,是劣势,对于普京来说,自己内部的制衡体系失控了,自己一死,马上吃鸡。

  古今中外,强势皇帝一般有继承人之乱或者权臣架空,而强势皇帝活着要打压继承人,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弱势继承者上位的先天不足,这会引发两个结局,权臣或者外戚强大(汉武——霍光,唐太宗——长孙无忌),藩王入京(汉高祖——汉文帝,明太祖——明太宗)。

  现在对于普京来说,不可能和谈,因为和谈意味着可能被中风,自己主导的行动失败,这是要自己背锅的,没有战争,俄罗斯的军事工业怎么办?

  市场上没有钟情于俄系武装的购买者了,只能卖给东亚,东南亚小国,换取俄罗斯的其他支持,只能是停火不能是停战,停火也是给特朗普一个面子,携美自重,就不需要过多的担心被中风了。

  普京想在库尔斯克结束,就是能接受停火协议了,如果在乌东大量进攻,那就是倾向于和谈的节奏,发展来看,普京想停火不停战。

  至少在和谈之前,自己的西部是安全的,波兰反俄甚于反乌,三年了,一些军事无人机产业落地乌克兰了,我并不认为现在乌克兰非常弱势,局势要比一小时二十二分钟强吧。

  3月18号的攻击说明了乌克兰脱离美国情报系统,也能进行攻击俄罗斯的行为,许多人觉得乌克兰打不赢俄罗斯,是打不过,但泽圣的寿命比普京的寿命要长就行了。

  斯大佐的倾向,觉得泽圣杠美国总统特朗普,这不是沙皇胜似沙皇啊,一个克里米亚行动的策划者最后会对敌对国家领导产生倾向,普京望之不似沙皇啊。

  这意味着普京不可能停战,一旦停战,俄乌大地上许多部队喜迎新沙皇,打进俄罗斯了,俄罗斯传统军事力量需要战争,至于打谁无所谓。

  斯大佐是俄罗斯的田丰,而不是俄罗斯的岳飞,后面来看,俄罗斯在克里米亚行动进一步加码,结果不一定,你不能用现在的情况来推过去,觉得后悔。

  因为俄罗斯取得克里米亚的行动太轻松了,所以得出在克里米亚行动的时候加码,情况就没这么糟糕了,我只能说搞笑。

  小泽一开始是对俄妥协派,想通过外交手段来解决克里米亚问题,但乌东问题无法谈判,克里米亚是历史遗留,乌东可不是。

  把一位亲俄派逼成反俄派,普京也是强悍,俄罗斯的战争准备要比乌克兰的大,小泽在任上还在压制”亚速营“等非官方武装,就是认为把乌东推了,克里米亚慢慢谈呗。

  所以在乌东上面的战备多,在其他方向上的战争准备少,结果普京真玩全面进攻,甚至一开始的时候,欧洲强国都在通过外交斡旋的方式而不是军事援助,现在还有欧洲国家支援。

  欧洲的军备供给不会短缺,军事装备需要消耗,军工行业不计算利润,但要计算产能,效率,一旦一个国家进入发展军工业的轨道,意味着长时间中小战争烈度。

  否则大量的军事武器装备就在仓库里面吃灰了,美国媒体一向喜欢介绍国内情况,美国艾森豪威尔一句军工复合体,让人们觉得美国问题非常严重。

  实际上最严重的是苏联,在战争中轻工业的作用小,而重工业的作用强,苏联计划经济就是长时间的战时经济,大量的资源用于封闭的重工业与军工业,老百姓生活水平下降。

  俄乌现在停战,欧洲军工股价格下降,资本受伤,所以欧洲支援乌克兰不会断,小泽可能会觉得乌东打回来就外交和谈,但普京不可能,同样停战的结果对于普京来说不可能接受,许多人觉得欧洲的军事工业不强,市场发展出来的行业一般来说比封闭系统的产出要强,何况

  这还能解决就业,对于德法来说,公民性命太值钱了,出售装备,一是能缓解就业,二是能货币回收,三是能减少俄罗斯威胁。

  俄乌战争长期化(双方都不想停战,小泽初心就是乌东,普京沿河而治,何况背后的欧洲资本与俄罗斯战争经济,乌东大地上的百万军人)。

  欧洲重新军备独立化(在美国没有意愿维持自身的安全保障之后,美国军事装备的性价比下降,疫情之后,失业率增加,发展军工吸纳就业)。

  美国战略收缩(特朗普的独立主义,对全球派的反感,最大的问题是美国人付出了性命,精力维持的全球秩序,自己竟然不是最大受益者,而是深层政府这帮人)。

  俄罗斯内部制衡进一步失衡导致掌控能力变弱(情报系统的贪腐,车臣武装出工不出力,传统武装力量的暴走,自身私兵组织的不忠诚,用外兵而不用内兵就更加搞笑了,不能容下斯大佐这个俄罗斯的田丰,田丰即死,袁绍败亡不远矣)。

  最后,你信不信不重要,时间会证明谁对谁错,因为在去年一大堆媒体说普京大棋论,诱敌深入论,十月收复论的时候。

  我就说,2024年俄罗斯不可能收复库尔斯克,当时想到的是普京没有中乌克兰的调动,现在来看,更加惊心动魄,普京可能调动不了南方俄军。

  乱世对于小国来说,是大量的机会,《权力的游戏》里面小指头说过:“混乱才是进步的阶梯”。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