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都新象是一座融合“老”底蕴与“新”理念的文商旅街区。它的“老”,源于郑州着力打造的商朝文化根基,紧邻城墙、文庙的历史环境,以及传统主题院落的建筑形态。而它的“新”,则在于它以郑州乃至河南的本地生活人群为基本盘,并兼顾外来游客共同纳入核心客群,以“新场景、新业态、新气象、新生活”为理念,让传统风貌的院落主题不再拘泥于以仿古观光为主的文旅业态街区。
类似的模式,在河南的实践,因城而异。开封的选择就与郑州不同。由于本地人口基数与消费能力悬殊,开封选择充分的发挥其强大的文旅吸引力,依托每年超千万的游客,为面向外来人口的文旅项目提供了坚实基础。如与亳都新象类似的项目双龙巷,早在2013年就已启动,2020年已开街。
若以“非标商业”视角审视,两地的差距则更明显。在商业生态丰富的郑州此类,非标商业街区已不罕见。而在开封,直到2025年,才出现如“西湖里”这样的非标商业街区探索者。
对开封而言,郑州亳都新象引入的品牌阵容,无疑是令其羡慕的。这不仅体现在品牌的数量上,更在于其能级与性质:项目的餐饮阵容包括兰巴赫等黑珍珠餐厅,以及远洋私厨、文兴酒家等在外地市场获得米其林认可的知名品牌。此外,还有朱炳仁·铜、华人青年等多元业态的华中首店。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也间接的反应了:郑州作为省会城市对商业高阶品牌的吸引能力。而以文旅客流为基本盘、本土消费基础相对有限的开封,在当前阶段是难以复制的。
从客流量数据分析来看,亳都新象在2025年9月29日开业首日突破10万人次,十一小长假期间达到120万人次。
高阶餐饮:兰巴赫(258元双人餐售1000+)、CHIC1699远洋私厨(88元代100元代金券售400+);
品质正餐:豆捞坊(232元双人餐售3000+;382元四人餐售1000+)、鸟安浙鲜小馆(47.5元代50元代金券售3.9万+);
特色餐饮:布孃孃云南酸菜牛肉火锅(15.9元饮品双杯组合售1.8万+)、食欲老院子(128元双人餐售500+;268元四人餐售100+);
饮品与酒吧:眷茶(14.9元念凤梨·凤梨金桔大杯累计销售3.8万+、汴京梦·荆芥柠檬大杯累计销售2万+)、幻师(148元必点套餐累计销售7.3万+、99元酒鬼挑战套餐累计销售5.2万+、19.9元女士之夜周四专享套餐累计销售4.8万+、42.8元午市单人餐累计销售1.9万+)、茉莉奶白(17.5元茉莉奶白大杯累计销售42万+、16.9元开心果茉莉椰累计销售28万+)。
如果从第三方团购数据分析来看,高阶品牌作为“价值灯塔”,塑造了亳都新象街区的高端形象与吸引力,赋予项目“必去”的理由;而大众消费则作为“流量基石”,以其高频、稳定的消费力支撑起街区的日常运营与商业活力。
具体而言,茶饮与新式饮品所展现出的惊人销量,印证了以年轻客群为主的高频次、低决策成本消费,是实现庞大客流转化的重要入口;而定价适中的品质餐厅,则精准承接了朋友小聚、家庭用餐等核心社交需求,构成了街区稳定且可持续的消费基本盘。
亳都新象的业态组合主要涵盖餐饮、零售与文化配套三大类。在文化配套方面,朱炳仁·铜打造的中原铜屋可被视为主力店。该品牌为国家级非遗,中原铜屋是其在全国打造的第四座铜屋。
与开封清明上河园内的朱炳仁·铜门店相比,亳都新象店(华中首店)在铜艺产品线上更丰富,在展陈上效果更加好。其中一款庚彩铜瓶,标价达12万至48万元/个。从某种角度来说,这类高标价产品的作用,或更多的在于通过高端产品的展示,强化品牌的高端形象与文化价值,从而促进更多中低价位产品的成交。
进一步看,这类高端品牌的落地与持续运营,也对城市消费能级与街区影响力提出了双重需求。一方面,品牌需要所在城市具备足够规模的高净值客群与消费潜力,才能支撑其高端产品的销售转化;另一方面,街区本身也一定要具有强大的引流能力与文化号召力,才能将到访客群有效转化为实际消费力。
从街区消费力上来看,复兴面王在周五(10月31日)中午12点前后慢慢的开始排队,皮爷咖啡店内也是坐满了人,点餐后需要等待20分钟左右。
作为街区引入的高端餐饮代表,远洋私厨午市上座率也相当可观。餐厅除一层设有卡座外,二楼还配备包间,兼顾商务宴请与家庭聚会的多元需求。从菜品定价来看:激情小番茄39元/例、手钓东山大管89元/例(大份159元)、小青龙269元/例、桂圆老酒焖闽南红树林膏蟹269元/例(大份529元)、黑松露酱炒虾虾球119元/例(大份179元)、Chic烤羊排79元/位(2位起)、海参茄子煲178元/例(大份259元)、九层塔砂锅鸡99元/例。
从实际体验来看,餐前的百香果沁苹果清爽开胃,后续菜品(如图)大多以还原食材本味为主。就个人感受而言,它的贵还是能理解的,一是贵在人性化的服务、一是贵在菜品的品质。
从某种角度来说,远洋私厨这类商家所体现的,或是在消费降级大背景下卷价格,体现性价比之外的“质价比”。“质价比”更注重为高品质的产品、舒心服务和独特体验支付合理溢价。
从“质价比”的角度来看,其一是城市内在的消费客群有足够的基数,其二是商家的溢价应该建立在产品本身的价值上,而非单纯的文化包装。举个例子来说,就像一道红烧肉,其溢价的关键应该是肉质的选择、火候的掌控、最终呈现的口感,而不是简单地冠以“东坡”之名。
在实地探访之前,我推测郑州文庙应是一个对年轻人吸引力有限、主要客群偏向中老年的传统观光类小众景区。尽管部分宣传中强调其为全国仅次于曲阜孔庙的最古老文庙之一,但从历史沿革来看,它更准确的定位是“始建于东汉,主体格局奠定于元代,历经明清修缮,并在现代进行复原的古代建筑群”。因此,其IP本身的吸引力仍相对有限。
当代年轻人确实大多对传统观光型景区兴趣不高,而本地中老年群体则普遍更认同这类文化场所,甚至认为年轻人“不懂文化”。但从本质上看,问题更多体现在传统景区未能以年轻人接受的方式与他们沟通。
早上10点左右进入文庙时,园内确实以中老年游客为主。同一时段的亳都新象街区也呈现相似的人群结构。但跟着时间接近中午(10月31日,周五),亳都新象街区内的人流逐渐增多,客群趋于年轻化,消费意愿也明显更强。不少商家在外摆区域设置了“餐厅消费区、仅供本店客人使用”的提示牌,显示出对消费转化的重视。
从区位来看,文庙与亳都新象紧密相邻,二者之间相互导流是必然趋势。相较于开封的一些传统观光型小景区,郑州文庙在运营细节上有几点值得借鉴:
其一、设有“孔门六艺传习体验馆”。尽管形式较为简单,但增强了游览的互动性,特别是复原的春秋战车允许游客乘坐体验,增添了趣味性。
其二、打造了“孔子印象主题展陈”。展陈并未简单采用图文堆砌的方式,排版设计更为考究,入口处的镂空孔子形象也成为一个颇具吸引力的打卡点。
其三、真实呈现大成殿的年代沿革。通过实体展示明代、清代、建国初期及2005年修建的台基,直观传递建筑的历史层次。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这座博物院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坐落于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城市更新的核心区域。这样的区位优势,使得无论是本地市民还是外来游客,在走进博物院时,都能更直观、更真切地感知郑州作为“商都”的历史纵深。
相较于开封的“宋”、洛阳的“唐”,郑州的“商”正在被全力塑造。这或许也促使了郑州在文化展示的体系化、体验化上投入了更多心力。
具体到实践中,它不仅梳理了自1950年以来的遗址保护工作历程,也系统呈现了不同片区出土的文物,清晰勾勒出商代都城的历史轮廓。展览中还特别指出唐宋时期是郑州城市发展的第二个高峰,并辅以相应文物作为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