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能源资源大区到国家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从祖国边疆末梢到“一带一路”核心区、从传统的农牧业大区到新兴起的产业崛起之地……在广袤的祖国西北边陲,新疆正砥砺奋进、向新而行,锻造潜力无限的发展新引擎,构筑畅联欧亚的发展新优势,书写波澜壮阔的发展新篇章。
观新疆·经济,发展的脉搏在这片土地上强劲跳动。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到新兴起的产业的蓬勃兴起,从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备到创新驱动的深入推进,新疆凭借独特的资源优势和政策支持,以开放的姿态拥抱时代机遇,不断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
观新疆·民生,人民幸福是新疆发展的根本追求。一项项惠民政策如冬日暖阳,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慢慢地加强,描绘出一幅安居乐业的美好画卷。
观新疆·文旅,融合共进的旋律在此激昂奏响。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与壮美的自然风光在这里交相辉映,独特的民俗风情与现代的旅游服务相得益彰。新疆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促进经济的迅速增加,也促进了各民族间的文化交融。
观新疆·生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新疆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疆从始至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在追求高水平发展的同时,坚守生态红线,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
观新疆·改革,发展的密码藏在今日新疆每一个日新月异的变化里。从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到产业改革的纵深推进,从科学技术创新的蓬勃兴起到体制机制的持续破局,这里处处彰显着深化改革、聚力发展的决心。
宏观着眼新疆,微观服务新疆,改革网将深入聚焦新疆各地在经济、民生、文旅、生态等方面的发展成就,展现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为大众呈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新疆。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今年以来,阿克苏地区立足资源禀赋与技术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通过鱼菜共生、稻虾共作、套作种植等多元种养模式,探索出一条农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路径,推动农业生产向生态化、智能化、产业化转型,努力绘就农业现代化发展新图景。
“养殖不换水、种植不施肥”这种昔日闻所未闻的生态循环与资源高效利用模式,如今在地区已成现实。柯坪县多年来大胆探索的“鱼菜共生”农业发展模式,取得初步成功。
9月15日,走进柯坪县绿色戈壁设施农业产业园,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银白色的新型日光温室大棚,大棚内不仅种植有西红柿、黄瓜、豇豆等蔬菜,还有一座座圆形养殖池,池内一条条罗氏沼虾体形饱满、大闸蟹体肥膏黄……
“这就是我们创新运用的‘鱼菜共生’农业发展模式,养殖虾蟹的水富含氮磷等养分,经过净化后用于蔬菜种植,对蔬菜来说就是营养液,实现了生态循环。”该农业产业园负责人王孔会说,目前,这里种植的各类蔬菜已陆续上市销售,养殖的虾蟹也长势旺盛,预计中秋上市。
“鱼菜共生”是一种将水产养殖与无土栽培深层次地融合的创新农业模式,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从而形成“鱼肥水、菜净水、水肥鱼”的完美生态闭环具有环保高效、产出多元、可控性强、单产效益突出等特点。
为了把这种新模式引到地区,柯坪县搭建新型日光温室大棚发展蔬菜产业的同时,柯坪县绿色戈壁设施农业产业园与新疆农业大学、浙江湘湖实验室开展深度战略合作,又在大棚内建44个圆形、方形养殖池,用来培育养殖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和红膏鳌虾、大闸蟹。
温宿县水资源丰富,是地区水稻主产区。近年来,该县因地制宜发展“稻虾共作”农业发展模式,既种出优质的水稻,又养出个头大,口感佳的澳洲龙虾,为村民增收、乡村振兴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你看这龙虾,个头足有巴掌大,肉质肯定紧实!”在位于温宿县托乎拉乡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基地,新疆金温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楼忠明捧着刚捕捞的澳洲淡水龙虾开心地说道。
温宿作为新疆三大水稻主产区之一,富硒稻田孕育出的优质大米,享有“塞外江南”“中国大米之乡”的美誉。然而,长期以来,单一种植模式制约着农业效益的提升。如何让稻田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温宿县有了自己的思路和想法。2024年初,温宿县开始尝试发展“稻虾共作”农业模式,在稻田试养小龙虾取得成功的基础上,今年,在金华援疆指挥部支持下,在稻田中养殖澳洲淡水龙虾。
“稻虾共作”,是一种将水稻种植与小龙虾养殖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通过这种混合种养的模式,小龙虾的排泄物可作为水稻的天然肥料,在为水稻提供有机肥料的同时,提升了稻米的品质。小龙虾又以田间的危害性幼虫为食,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可减少稻田农药施用,起到改良土壤和提高肥力的作用。同时,稻秆为虾苗提供栖息场所,发挥保温作用。
“以前只知道种水稻,一亩地也赚不到多少钱,发展‘稻虾共作’模式后,今年收益肯定得翻番。”楼忠明说,“稻虾共作”模式下水稻亩产收益能超4000元,明年他计划扩大示范面积,让更多稻农跟着学、跟着干。
金秋时节,万物丰稔。广袤的田地间到处都是一幅生机勃勃、硕果累累的丰收画卷——整齐的田垄上,玉米秆挺拔壮实,怀揣着饱满的金黄穗棒;其间错落有致的茴香植株枝繁叶茂,长势喜人。这种采用“茴香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农田,正以其“一地双收”的丰硕成果,生动诠释着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蓬勃活力与无限潜能。
按照多元化、低投入、高效益的发展思路,这几年,地区各地因地制宜,积极探索“茴香+玉米”“孜然+棉花”“孜然+辣椒”等多种套种模式,盘活土地资源、提升土地利用率,实现了一地“双收”、一地“生”多金的喜人局面。
9月16日,在沙雅县努尔巴格乡苏盖提托喀依村的大棚内,村民张丹丹正忙着采收西红柿,他采取西红柿套种包包菜,西红柿套种白菜模式,让土地闲不下来,收成更多更好。
套种模式利用了不同作物的生长特性和生长周期,不仅能有效提升土地利用率,还能通过不同作物的搭配,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农作物的整体产量和质量,达到农业生产节本增效的目的。
“今年我家套种了茴香和玉米,这种模式让我一季内能收获两种作物,在这些作物收获后,我还能够继续播种冬小麦,大幅度的提升了耕地的利用率。”在温宿县阿热勒镇尤喀克麦盖提村,说起套种模式村民麦提·托乎尼亚孜喜不自禁。
如今,在地区各地,“套种+”模式蒸蒸日上,找到了一条高效且“一年多收”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作者:刘红文通讯员:赵新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731》票房破4.1亿,豆瓣却差评如潮,终于理解吴京这段线米:万永伊1分41秒86夺冠,六人打破赛会纪录
iPhone 18 Pro Max突然曝光,比 iPhone 17 更重磅!
无界之上,中国引领:2025激光显示大会海信发布可卷曲激光影院与150吋巨幕,重构显示产业格局
Meta:我们“很希望”能在雷朋眼镜上用 iMessage,但苹果不允许